纯手工铁画
芜湖铁画从人类拥有铁的工艺制作基础发展到当代的艺术形态已有340多年的历史,其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使之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铁画以及众多传统工艺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考验。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走上创新这条路,开拓出新的可能。本文试从艺术本质和艺术创新的角度剖析铁画的现状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继承与发扬,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赋予传统工艺新的艺术价值。
芜湖铁画“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从艺术观念创新。芜湖铁画的发展,直到今天,离不开工匠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发展。芜湖铁画的创始人公认为汤天池,明末清初人,幼年为躲避战乱随父亲逃荒到了芜湖,在芜湖定居之后,便开始学习铁匠的手艺。学习了铁匠工艺后,便租赁了一间铁作坊,开始从事他打铁的职业,并开始了他的铁画制作生涯。
纯手工铁画
国画二维空间为三维,使其具有立体的效果
用铁打造出来的画,自然与笔墨不同,它似乎是自然界花草的再现,与真实的花草又有所不同,是经过艺术创造的自然界的花草。特点便是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铁汁淋漓泼墨水,硬画盘空不着纸”,这就比较概括了铁画的特点,铁画就像泼墨山水画一般,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它是立体的,看似泼墨山水画,但是却用不到纸,只是锻造完成后将其镶嵌在百色的纸板上。
芜湖铁画的工匠精神和传承
芜湖铁画能有今天如此高的成就是在300多年至今,五代手工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完成的,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便体现出了手工艺人那种追求,那种执着,那种不言放弃的精神。
从清代初年开始一个流浪到安徽的汤天池因为对铸铁技艺的追求,创造性地发明了芜湖铁画,这项技艺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名声大振。经过几代的传承和发展,这项技艺的愈发炉火纯青,也有了新时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