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创新的切入点需要让铁画拥有符合自身特色的生命力,尝试实现芜湖精品铁画与当下融入流行元素的文创产品的融合,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如铁画冰箱贴、铁画手机壳、挂件等新的表现形式。开拓新题材,对芜湖精品铁画设计底稿的创新作出思考,也可考虑结合多领域题材,除原有的山水、花卉、禽类等传统吉祥图样外,尝试将铁画技艺运用到一些主体性海报、装饰画中去表现意境,形成简约的现代风格,或与儿童画融合进行插画创作。
在原来的芜湖精品铁画材质中加入新材料,如沙画、羽毛、树脂或其他金属材质等,以取得更丰富的效果;或改变画面固有的黑白两色,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需要对铁画进行喷漆上色等二道工序,使画面表达更加准确、形象更加生动,同时颜色丰富,甚至涂鸦状的画面搭配风格,可以增强年轻群体的兴趣和购买欲。
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是中华民族气质的承载。芜湖铁画,以锤作笔、以铁作墨、以砧作纸,汇中国传统国画的构图和民间剪纸、雕塑等艺术技法于一炉,运用黑白对比、虚实相兼的手法,刚劲、豪放、瑰丽,以独树一格的奇特著称于世。铁画的艺术效果是与铁的质地紧密相连的。郭沫若生前观赏铁画为之激情地题词道:“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中华”。1980年秋,时值85岁高龄的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慕名前来参观芜湖铁画,对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赞不绝口,并即兴挥毫写下了“精神万古,气节千载”这八个苍劲雄浑的大字。铁是黑色金属,质硬而又富于弹性,量重而又善于造型,因而芜湖铁画的价值并非是单个的实物形态,而是赋予铁画坚实而又有很强表现力精神价值,是反映出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韧不拔的的艺术气质。
芜湖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关于铁画的诞生,当前学术界的一致认为由清初安徽芜湖铁工汤鹏(字天池)创造所创。传说汤鹏和画家萧云从毗邻而居,艺术上受到熏陶,自己试验以铁片仿制书画,经剪、锻、焊漆等工艺程序制成的铁画,形成一门别出心裁的金属工艺,诗人赞之曰:“百炼化为绕指柔,直教六法归洪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