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铁画
国画二维空间为三维,使其具有立体的效果
用铁打造出来的画,自然与笔墨不同,它似乎是自然界花草的再现,与真实的花草又有所不同,是经过艺术创造的自然界的花草。特点便是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铁汁淋漓泼墨水,硬画盘空不着纸”,这就比较概括了铁画的特点,铁画就像泼墨山水画一般,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它是立体的,看似泼墨山水画,但是却用不到纸,只是锻造完成后将其镶嵌在百色的纸板上。
芜湖铁画的工匠精神和传承
芜湖铁画能有今天如此高的成就是在300多年至今,五代手工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完成的,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便体现出了手工艺人那种追求,那种执着,那种不言放弃的精神。
从清代初年开始一个流浪到安徽的汤天池因为对铸铁技艺的追求,创造性地发明了芜湖铁画,这项技艺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名声大振。经过几代的传承和发展,这项技艺的愈发炉火纯青,也有了新时代的特点。
大型铁画
“山水人物皆空嵌,巧夺万代所未有”,芜湖铁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而驰名中外。铁画从字面上理解是“铁”与“画”,是艺术家与铁匠紧密合作产生的结果,两者形影不离,缺一不可。但纵观当下,芜湖铁画前行之路艰难,出现后继乏人的窘境。究其缘由,就是有“铁”无“画”,有“艺”无“铁”。
铁画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自成一体,享誉四海,距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据清代《芜湖县志》所录《铁画歌·序》载,芜湖人汤鹏“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画师叱之。鹏发愤,因锻铁为山水嶂,寒汀孤屿,生趣宛然”。由此不难看出汤鹏创造铁画是受萧云从绘画的影响。汤鹏与萧云从的合作,犹如戏曲创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为了推出一台好戏,会主动参与戏班生活和排练,体会“案头”和“场上”微妙的关系,由此才能创作出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