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的衰落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挽救这一宝贵的民族财富,但是在挽救方法上不应该只是政策、财力的倾斜这么简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储金霞曾言:“不能让非遗变成遗产,成为遗憾。”只有它发了新的芽,抽了新的枝,重新获得了生命力,才算是真的活了起来。铁画锻制技艺传承340余年,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铁画艺术在历史出现的每一次辉煌都与政府有关,政府的力量介入对于几乎所有产业的影响自然是不可小觑的。若一个产业一味地强调政府扶持,而不去重视其在民间土壤中的生命力,我们是否可以将其理解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对政府的捆绑?
继承技艺,创新形式,再回归传承本身,才能稳稳扛起非遗文化的每一面大旗。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磨锻造是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好的对策。利用新手段和新材料把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加以传承和利用,不断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使芜湖铁画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的城市名片,影响地域的,带动城市发展。同时,以本民族传统文化特性提升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
重要的一环便是人才的培养,还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让铁画艺术成为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在爱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将大国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促进铁画行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