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是中华民族气质的承载。芜湖铁画,以锤作笔、以铁作墨、以砧作纸,汇中国传统国画的构图和民间剪纸、雕塑等艺术技法于一炉,运用黑白对比、虚实相兼的手法,刚劲、豪放、瑰丽,以独树一格的奇特著称于世。铁画的艺术效果是与铁的质地紧密相连的。郭沫若生前观赏铁画为之激情地题词道:“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中华”。1980年秋,时值85岁高龄的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慕名前来参观芜湖铁画,对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赞不绝口,并即兴挥毫写下了“精神万古,气节千载”这八个苍劲雄浑的大字。铁是黑色金属,质硬而又富于弹性,量重而又善于造型,因而芜湖铁画的价值并非是单个的实物形态,而是赋予铁画坚实而又有很强表现力精神价值,是反映出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韧不拔的艺术气质。
芜湖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关于铁画的诞生,当前学术界的一致认为由清初安徽芜湖铁工汤鹏(字天池)创造所创。传说汤鹏和画家萧云从毗邻而居,艺术上受到熏陶,自己试验以铁片仿制书画,经剪、锻、焊漆等工艺程序制成的铁画,形成一门别出心裁的金属工艺,诗人赞之曰:“百炼化为绕指柔,直教六法归洪炉。”
芜湖铁画
其实说起芜湖铁画,总会想到一个词儿——铁树开花,但是芜湖铁画和铁树开花却不一个概念,它是经过手工艺人的不断完善发展,通过绘画和打铁技艺的结合,才使得原本看起来违和的两种东西合二为一,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瑰宝。
以锤为笔,以砧为砚,形成有灵魂的创作。
普通的画,都是用笔在纸上挥毫泼墨而成,但是芜湖铁画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使得本来在纸上呈现出来的画有了立体感,这就是铁画的灵魂,将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精髓和铁艺结合,愈发追求,这也是铁画匠人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锻造技巧和绘画技巧的融合
这是芜湖铁画的另一特点,但是绘画技巧的掌握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铁画铸造技巧加上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铁画中的“绘画技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就像章丘铁锅一样,需要经过对铁的不断锤打。这种技巧可以使铁画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线条感。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后,那种刚柔并济的风格,便使得这项艺术作品有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