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已于2016年9月30日在芜湖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10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自立法以来,《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实施已有两年有余,效果如何,客观来讲见效甚微,治标不治本。作为非遗保护例法,政府出发点很好,但令部分铁画艺人反噬,觉得已有立法,政府必须大力扶持,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处处想获得政府资助,出现对政府的捆绑现象,而个人则不思进取,技和艺停滞不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困难,但是老一辈艺术家们仍旧寻找和创新,这项艺术才不断得以传承下去,除了裱装,除了铸造技术,还有一项重要的手续,那便是防止生锈,防止生锈,就要镀漆,还要防止漆不会掉,所以需要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得以不断传承,发现的问题也要不断经过创新和探索得以解决。
芜湖铁画
从芜湖精品铁画本身来说,表现手法固定,颜色单一,涉及题材有限,多为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书法,呈现方式以摆件、灯彩、屏风为主。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无法针对相应群体设计出相应的新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多元化审美需求,从而使工艺逐步走向萎靡。
芜湖精品铁画技艺具有一定的且工作强度大而乏味,在现代工业发展、外来工艺品大批量生产的影响下,依然保守地维持着亲代传承或者师徒相传的方法,使得技艺无法广泛传授;加上其制作过程繁杂,使铁画行业逐渐萎靡,从业人数骤减,芜湖精品铁画制作的人士逐渐高龄化,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