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芜湖市工艺美术厂于1956年成立,曾被评为旅游工艺品定点生产企业、安徽省旅游窗口单位。该厂主要生产芜湖铁画与金饰工艺画,效益鼎盛时期年产值可多达人民币2亿元。然而在2012年12月,由安徽德润文化置业有限公司以历时56年的芜湖市工艺美术厂资不抵债为由,向镜湖
区法院申请对芜湖市工艺美术厂进行破产清算,原来属于国营的工艺美术厂就这样被迫解散。该厂破产后,铁画艺人自谋生路,有的转行,有的则在家里锻制铁画,有的成立铁画公司。目前几个规模较大的铁画公司有芜湖市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芜湖市飞龙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芜湖文典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徽艺坊等。从调研结果来看,个人单独销售除储金霞、张家康较易外,其他均难度较大。多数铁画艺人的作品只能低价出售给大的铁画公司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此一来,铁画艺人就很被动,他们不敢轻易改变或者也不会修改画稿,只能按照画稿锻打;
芜湖铁画
众所周知,芜湖铁画的辉煌是以与国画的结合为肇始的,直到今天,它多以国画为范本(铁画目前还未出现脱稿直接锻打之人),如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王石岑的迎客松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国画变化日新月异,新文人画、当代水墨等词不断涌现。新事物的出现,必定需要时间的检验。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凯教授于2017年6月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给2016年度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授课时,曾言:“芜湖铁画应该分为三类,其一是艺术品;其二是中层可接受的工艺品;其三是大众消耗品。”
按如此分类法,铁画的画稿也须分为三种,与之对应。铁画艺人因其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美术基础,无法独立创作画稿,而目前多数创作画稿之人又不懂铁画,两者存在一定的隔阂。能作为铁画底稿的作品要多以写意线形造型(写意为主),泼墨或者工笔勾线并不适合转换为铁画。芜湖铁画艺人们一方面苦于好画稿的匮乏,另一方面又因生活压力所迫,他们不敢随意尝试新的画稿。因为新作是否有市场,能否在短时间带来经济效益,还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新画稿随之而来的是新技艺的产生,有部分艺人不愿意花时间研发新的技艺,与其尝试新技艺,不如多做几件“产品”,这样才有基本的收入。如此一来,必定会出现有“铁”无“艺”、有“艺”无“铁”的现象,更不易适应新的消费群体的审美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