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专心致志研制铁画,汤天池满师以后独立开店,在升平桥边租赁黄钺祖父的临街房,为了生计除了锻打农具及生活用具外,还将精力用于锤制铁画工艺。开始,只能锤制知了、螃蟹、柳枝、芦叶等小景物,虽然逼真,但脱不了儿童玩具的窠臼,缺乏艺术性。销路不畅,价值低廉。他并不甘心,后登门向萧云从求教。
那时,萧云从已从萧家巷迁回城东故宅“梅筑”园林,知汤天池打铁画意志坚韧,愿与他结下忘年交,共同切磋画艺。为了适合锻制大幅山水铁画,画家运用了“减笔皴”笔法,用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汤天池以“穷尽岁月事摹绘,百炼要与九朽争”的精神,终突破难关,提高技艺,将动植物小景制作得得心应手。
后来,黄钺题诗赞曰:“汤亟造请遂所求,皴为减笔林不稠。寒山古寺宜深秋,间有衰柳维扁舟。请看真本铁笔遒,果与萧画无别否?”铁画运传到京城,受到朝野人士一致赞誉,乾隆时侍讲学士、书法家梁同书连作前后《铁画歌》,其中赞曰“至今画手排浮萍,铁画独有汤鹏名。仙人化去神龙迎,三十六冶皆不灵”。彰显了汤天池勇于创新、巧夺天工的锤画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