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铁画
芜湖铁画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的审美运动,因锻打技艺之精湛、与国画碰撞结合的巧妙为百姓喜闻乐见。它以低碳钢做原料,在制作过程中遵循中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则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经出稿、锻打、焊接、锉、凿、除锈、着漆、上框等工序制成,既有国画之神韵又具雕塑立体美,还能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发挥得很好。按说这种纯以审美原因而辉煌、不曾加入宗教信仰的力量捆绑销售的作品,本不该受到民间信仰缺失的影响,技艺类似的如景泰蓝、漆艺等,不管意识形态如何变化,它们始终以技艺来满足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仍然广为人知,仍然不曾降低其在民众心中贵重物品的定位。
然而据调研得知,目前芜湖铁画从业人员不足80人,30岁以下传承人更是少。芜湖本地的年轻人,生于斯、长于斯二三十年,生活中都不曾接触铁画,更有甚者竟不知铁画为何物,如此窘境,不禁令人痛心。长此以往,这造成恶性循环之局面,导致铁画传承人链条“断裂”,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迎客松铁画
形式创新是所有艺术门类共有的本质特征。想象力即创造力,运用想象的思维,便能构成艺术造型的形象性、多样性、情感性。艺术形式就是一个艺术作品的核心,它来自创造,并迸发出新鲜感;创新便是艺术的形式、載体不断贴合、融入当下时代审美需求,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产品拥有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温度和亲切感。
芜湖铁画审美创新是审美活动中自觉追求新发现、新创造的意识、观念、精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主客体融合中提出说,同时现代美学、艺术中的各种创新理论,都在强调审美创新意识对于创造美、发展美的重要性。它是人类实践创新,社会、观念、文化创新的历史必然要求在审美心理、意识、观念上的体现。审美创新就是不断适应广泛的多年龄层的受众群体的口味。但由于层次、社会背景、生活阅历、学历等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导致普通大众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审美喜好和评价大相径庭。为了适应不同的审美要求,创作中必须在题材、风格、形式、格调各方面都做到标新立异。而美的定义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大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跟随时代发展步伐,贴合大众的审美趋势,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审美需求,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芜湖铁画艺术立异贯穿于各个艺术门类、每一个创作关键,渗入每一个发展阶段,是所有艺术学与美学的本质。所以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灵魂来拓宽领域,运用新的载体来呈现画面和表达意境,运用新的媒介来传播和传承,才能使一个艺术门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