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
艺术就是表达。这种表达的价值对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意义,只有个体的潜意识与被表达的潜意识相对应时,才能发挥大的作用。它重要的根基就是与生活的贯通以及与时代贴合。当传统工艺置身于一个崭新而巨变的时代,只有在汲取历史或民族特色的文化养料的同时,把生活的功课做充足、才能从观念上实现多维度创新。
“不但要重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还需要将其和现代化的艺术相融合,加入现代元素,努力创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和审美的现代化时尚工艺美术产品,使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实现重生,得到现代市场的赞叹和认可,强化工艺产品的科技性和文化性特色,提升传统美术工艺产品的价值。”[1]艺术家应将自己对新时代的判断力和“旧艺术”融合,从而孕育一个更适应当下的产物。
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的衰落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挽救这一宝贵的民族财富,但是在挽救方法上不应该只是政策、财力的倾斜这么简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储金霞曾言:“不能让非遗变成遗产,成为遗憾。”只有它发了新的芽,抽了新的枝,重新获得了生命力,才算是真的活了起来。铁画锻制技艺传承340余年,至今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铁画艺术在历史出现的每一次辉煌都与政府有关,政府的力量介入对于几乎所有产业的影响自然是不可小觑的。若一个产业一味地强调政府扶持,而不去重视其在民间土壤中的生命力,我们是否可以将其理解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对政府的捆绑?